機器人手臂在給產出的鋼筋焊牌。 譚文強 攝
當傳統(tǒng)的鋼鐵生產與現代的智能制造相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近日,記者走進陽春新鋼鐵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陽春新鋼鐵”)找到了答案。
在陽春新鋼鐵軋鋼廠二棒生產線,記者看到一個形似手臂的白色裝置,與車間暗灰色的鋼鐵主色調形成鮮明對比?!斑@是公司剛剛投入120萬元引進的第一臺機器人自動焊牌系統(tǒng)。”二棒生產線電氣作業(yè)長桂立波介紹,該系統(tǒng)基于工業(yè)機器人平臺和圖像識別技術,可實現標牌數據MES自動傳送,標牌自動打印及整理,自動夾取焊釘、自動識別焊牌位置、自動焊接等工作。
桂立波告訴記者,每捆成品鋼筋要焊接兩個標牌,標注產品各種信息。過去完全靠人工操作,需要2名工人協同配合,質量不穩(wěn)定、返工損耗較多,但采用機器人焊牌系統(tǒng)后,現在只需1名工人在操作室操控,45秒內就可以完成兩個標牌焊接,大大提升了標識準確度與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保障生產安全,提升了勞動生產效率。今年,該系統(tǒng)將在公司軋鋼廠各生產線安裝使用。
不過,最讓桂立波津津樂道的,是該公司自主研發(fā)的“尾尺篩選裝置”。每批鋼筋都有許多“毛頭”必須切除,過去因無法有效篩選,每根鋼筋都要切掉頭部。去年7月,公司成功研發(fā)出自動篩選裝置,可精準篩選有“毛頭”的鋼筋并自動進行切除?!跋到y(tǒng)改造投入成本不到1萬元,改造完成后每年僅剪刃成本可節(jié)省70余萬元,且成材率提高了0.068%,每年可創(chuàng)效300余萬元?!惫鹆⒉ㄕf。
陽春新鋼鐵的“智能制造”更體現在核心生產環(huán)節(jié)。據了解,2017年7月,該公司“煉鋼生產智能管控系統(tǒng)”正式上線運行。經過不斷升級完善,該系統(tǒng)目前已實現“流水線生產”,通過人機協同,煉鋼日產水平從系統(tǒng)上線初的8500噸提升至現在的10000噸,工序生產突破了從“分鐘”到“秒”的精益控制大關,過去的“經驗煉鋼”轉變成現在的“智能化煉鋼”。
去年10月,該公司啟動了“鐵水罐智能管控系統(tǒng)”項目建設,并于今年1月15日上線運行。一改鋼鐵企業(yè)長期以來鐵水罐運輸調度必需完全通過人工語音傳遞信息的現狀,通過軟件實現智能管控。鐵水罐周轉時間降低到300分鐘內,鐵水溫降在180℃內,并建立了與其他系統(tǒng)生產信息無縫連接和各工序之間作業(yè)與管理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體制,達到行業(yè)領先水平。
“智慧工廠是工業(yè)4.0最主要的應用實體。近年來,公司深入推進智能制造,全力打造智慧工廠,在智能制造方面已累計投入7600多萬元,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科研成果的轉化率,人均年產鋼量近1100噸,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和品牌美譽度不斷提升。”該公司總調度室主管張凱炎說,公司今年定位為“高質量發(fā)展年”,將在智能制造、信息化、自動化等方面進一步加大投入,為企業(yè)高質量發(fā)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czderi.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tǒng)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