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6日,美國最大的鋼鐵公司美國鋼鐵集團公司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調查申請,指控40家中國企業(yè)在碳鋼及合金鋼產品鋼材上存在不公平競爭行為,寶鋼、河鋼、武鋼、首鋼、沙鋼、鞍鋼等國內龍頭鋼鐵企業(yè)都在起訴名單之內。
這是中國鋼鐵貿易史上首次遭遇“337調查”。所謂“337調查”,是指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根據(jù)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條款及相關修正案進行的調查,禁止的是一切不公平競爭行為或向美國出口產品中的任何不公平貿易行為。
并非為了經濟原因應訴
2016年5月26日,“337調查”正式啟動。美國鋼鐵集團公司共提出了三項指控:第一,陰謀操縱價格、產量和出口量;第二,侵占及使用美國鋼鐵公司的商業(yè)秘密;第三,原產地或制造商虛假標識。
“中國鋼企選擇應訴從經濟角度來說肯定是得不償失的”,北京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律師楊晨說。如果不應訴或敗訴,中國鋼企面臨被訴產品被完全或有限排除出美國市場。但2015年中國對美鋼鐵出口量只有240萬噸,占據(jù)出口總量的2.1%,而碳鋼和合金鋼又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金誠同達團隊代理了寶鋼、武鋼(目前已合并為寶武鋼鐵)、首鋼三家企業(yè),也是中方企業(yè)聘用律所的牽頭律所。寶鋼被訴全部三項指控,其余幾十家涉及一至兩項指控。
“但如果選擇不應訴,可能會引發(fā)歐盟、日本等國家和地區(qū)對中國鋼企采取類似手段,而且這起訴訟中有很多對中國企業(yè)的抹黑,中方企業(yè)也是為了榮譽應訴。”
三個訴點中,最早終結的是第二項。據(jù)報道,美國鋼鐵集團公司訴稱其一份保密鋼鐵配方于2011年被中國黑客盜走,而寶鋼隨后推出了一個新產品系列,其中就包括這種高強鋼,而這種高強鋼后來被銷往美國。
但美國當?shù)貢r間2017年2月15日,美國鋼鐵公司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交申請,要求撤回針對寶鋼商業(yè)秘密侵權的指控。2月22日,行政法官發(fā)布初裁,宣布全面終止針對寶鋼的商業(yè)秘密調查。
虛假來源訴點近日終結
近日終結的第三項訴點則破費周折。這項虛假來源指控提出,中國鋼鐵貿易企業(yè),通過轉口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地,非法改變原產地證明,規(guī)避美國的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
2017年1月11日,行政法官以缺乏直接證據(jù)為由,駁回了美國鋼鐵公司的這項指控。
但2月27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又對初裁結果進行了復審。3月27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推翻了行政法官的初裁結果,要求繼續(xù)進行虛假來源訴點的調查,并給予原告證據(jù)開示的機會,等待其提供被告的違法證據(jù),之后由行政法官判定,原告提供的證據(jù)能否證明被告存在違法行為。
“針對這項指控,每家涉案的中國鋼企提供了少則幾萬份、多則幾十萬份的文件,由第三方電子證據(jù)供應商搭建文件平臺,通過關鍵詞檢索,找出相關文件作為支持。”楊晨說。
“比如中方提供了所有的出口單據(jù),再與財務報表一一對應,證明被指控產品沒有轉口第三國進入美國”,楊晨說,“而美方企業(yè)只提供了一些表面證據(jù),比如第三國貿易商的廣告,稱中國某些鋼鐵企業(yè)是其合作伙伴”。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今年2月推翻行政法官的初裁結果,并不是認為中方企業(yè)存在問題,而是認為這項指控不應該簡單地畫一個句號,要讓原告方通過證據(jù)開示獲得更多證明的機會。”楊晨說。
據(jù)中方企業(yè)另外的代理律師、美國科文頓·柏靈律師事務所(Covington & Burling LLP)合伙人冉瑞雪介紹,經過長達4個多月的事實證據(jù)開示和企業(yè)證人、專家作證等工作,7家應訴的中國企業(yè)于7月18日起,陸續(xù)提交了申請速裁動議,以終止虛假來源訴點的調查。
10月2日,行政法官發(fā)布第103號令《關于批準被告申請速裁認定無虛假來源訴點違法行為的初步裁決》,批準所有7家應訴的中國被告申請速裁的動議,認定原告無法證明被告存在違反“337條款”的虛假來源訴點行為,裁定終止虛假來源訴點的調查,并擱置原計劃的庭審。
冉瑞雪指出,作為原告的美國鋼鐵公司,有權于10月11日之前就法官的初裁申請復審,但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至今未收到復審申請。11月1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決定,不復審虛假來源訴點。這意味著虛假來源訴點完全終結,以及中方企業(yè)勝訴。
為未來節(jié)約成本
目前,這項“337調查”只剩下“陰謀操縱價格、產量和出口量”這項反壟斷訴點還未終結。
“美方企業(yè)指控中國企業(yè)之間進行了成本和價格交換,形成了價格卡特爾,但美方沒有任何有直接證明力的證據(jù),他們提供的無非是一些中國企業(yè)開會探討了市場形勢等公開信息。”楊晨說。
“除了證據(jù)不足,對方的指控有明顯的法律上的瑕疵,因為壟斷帶來的損壞更多是帶給消費者的,而不是帶給美國鋼鐵集團公司這樣的競爭對手的。”他說。
事實上,“反壟斷一般是由美國的司法部或者是由聯(lián)邦法院管轄,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已經有40多年沒有進行過反壟斷調查了”,楊晨介紹,到明年5月,整個案件或有最終結果,他對最終獲勝表示樂觀。
“2015年,中國出口美國的鋼材產品只有240萬噸,碳鋼和合金鋼又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美國一年的進口量是4000萬噸,拿這區(qū)區(qū)200多萬噸來挑起是非,這是愚蠢的作為。”冶金規(guī)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chuàng)去年6月針對此案表示,他認為美國的反復調查,事實上早已表現(xiàn)出了對中國鋼鐵的極大偏見。
為了應訴,中國鋼企付出了巨大的成本。楊晨介紹,被訴中國企業(yè)都聘請了中方、外方律所,第三方電子證據(jù)公司,經濟學家等,并多次往返國內外進行證據(jù)開示、證人作證等。有業(yè)內人士估計,一些主要企業(yè)的應訴成本可能高達幾百萬美元。
“但應訴的意義在于,第一維護了中國企業(yè)的榮譽和形象,第二是給予國際競爭對手以威懾,在中國鋼鐵產能國際合作的過程中,不要毫無證據(jù)地攻擊中國企業(yè)”,楊晨說,“從這個角度而言,這場應訴為未來節(jié)約的成本可能是不可估量的”。
據(jù)報道,最近三年上半年,美國對中國發(fā)起的“337”調查數(shù)量來看,2016年上半年共有83起,2015年上半年22起,2017年上半年42起。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教授黃勇認為,中國企業(yè)面對“337調查”不要亂了陣腳,需要中美律師聯(lián)合起來研究、搜集證據(jù),確定抗辯策略,有效進行抗辯。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czderi.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tǒng)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