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洗板為什么比較容易出現黃斑?
酸洗板卷全稱是“熱軋酸洗板卷”,通常指使用鹽酸(HCl)清除熱軋表面氧化鐵皮后得到的產品。
酸洗后的基板直接與環(huán)境接觸,而不像冷軋退火板的表面通常有致密的氧化層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所以酸洗產品表面非常容易出現氧化黃斑缺陷。
有鑒于酸洗產品的這一特性,各大標準中對此都有專門的描述和提醒。以寶鋼企標Q/BQB 302為例,描述如下(重點我們用紅字標出):
6.4.2 酸洗表面的鋼板及鋼帶,可以涂油或不涂油交貨。經涂油后的酸洗鋼板及鋼帶,在正常包裝、運輸、搬運和貯存條件下,供方保證自生產完成之日起三個月內不產生銹蝕,所涂油膜應能用堿水溶液去除。如需方要求以不涂油的酸洗鋼板及鋼帶供貨,應在合同中注明。不涂油的酸洗鋼板及鋼帶,在運輸和加工過程中易產生銹蝕和擦傷,供方對此不作保證。
在各個熱軋標準中對此都有類似的描述和提示。
酸洗產品表面黃斑的成因非常復雜
鋼廠生產、包裝、儲存、運輸、一次加工等環(huán)節(jié)均有可能產生,所以在分析黃斑缺陷時,需要調集各個環(huán)節(jié)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才能得出準確的判斷。很多技術人員喜歡分析黃斑處的元素成分,以是否有Cl殘留來判斷產生原因。
不得不說,這種方法簡單粗暴,也有量化的數據,容易被用戶接受。但是如果忽略黃斑的表面特征就容易忽視真實原因,導致在后續(xù)處理異常材時處于被動局面。
關于質量缺陷分析的基本套路
熟悉我們公眾號的朋友都知道,柴哥一直都堅持這么一個觀點:“質量缺陷分析和刑事偵查學有很多共通之處。他們本質上都是一種從事后去追溯事前,由結果去發(fā)現原因的一個過程”。
其推理模式是回溯式的,其方法是不斷逼近目標真理的假說驗證排除法,其面臨的主要困難也就是如何從紛繁蕪雜的表象下發(fā)現事物的內在聯系。
所以,了解缺陷產品的諸多背景信息,對缺陷的規(guī)律和形貌進行采集分類,之后結合經驗綜合分析,最終形成完整的證據鏈并證實,這是質量缺陷分析的基本套路。
黃斑典型案例解析
該黃斑分兩種形貌,邊部平行于軋制方向的寬條狀黃斑,及和軋制方向呈一定角度的點條狀黃斑。
平行于軋制方向的寬條狀黃斑在高速產線和低速產線生產過程中均會產生,但是斜條水跡狀黃斑通常只在低速產線中存在,也即在橫切加工產線產生的概率較大。
但是為什么分條加工時質檢員未發(fā)現黃斑?因為黃斑的形成需要一個氧化的時間,在鋼板被水跡污染的時候僅顯現為水跡形貌,而非黃斑形貌。
類似的形貌我們曾在加工廠遇到過一種產生原因,供大家實際操作時參考借鑒:
夏季高溫時節(jié),橫切線邊上放置了幾臺鼓風機吹風降溫,其中有一臺的吹風角度是面向生產線,鼓風機將導板臺上的含水油污吹到鋼帶上形成了類似的形貌。
酸洗黃斑由于其特殊性,分析時需要采集到方方面面的信息。同時也有必要選擇優(yōu)質、規(guī)范的加工廠剪切加工。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czderi.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tǒng)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